《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成就》课时作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2题,约3310字。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成就》课时作业
命 题 报 告
考查点 难易度
简单 中档 稍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3、4 5 2、11
古代文学发展 6、8 7
古代艺术的发展 9 10、12
一、选择题
1.《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 )
A.火药 B.造纸术 C.磁石 D.印刷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制作火药的成分
以及“其出”后的状况,可知其应是火药。
答案:A
2.古代的中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下列图片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能力。以上四项都是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或领先的科技成果,都能证明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选D。
答案:D
3.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 ( )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甘薯是明朝时从菲律宾传入中国的,所以记载其
特性的是明朝的农书《农政全书》。
答案:D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
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题中引文,贾思勰认为从事农业生产要按照
天时、地利来进行,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答案:B
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
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
正确的是 (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止任何外来文明传入
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解析:题干材料直接表现的意思是中国人很少对历史进行分析和思考。A、B、C三项的叙述都不正确,中国古代文明在大多数时间里领先世界,在明清以前,中国文明也和外来文明进行过频繁的交流。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