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三中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水市三中2004—200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出卷:刘志国 审核:谌书亮
20004.11.03
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第II卷和答题卷三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并填写好姓名、班级、学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 笔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咀嚼 温文尔雅 聘请 兵慌马乱
B、管辖 风餐露宿 沮丧 飞扬拔扈
C、起迄 入不付出 反馈 既往不咎
D、倾覆 提纲挈领 折叠 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______,不能随心所欲。
②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 规定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贮________,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CDS唱片。
A.准则 不免 媒介 B.准绳 未免 媒介
C . 准绳 不免 媒体 D.准则 未免 媒体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真有点乐不思蜀。
B.北大荒虽然地老天荒,经过农垦战士的开发,已成商品粮基地。
C.新产品的研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出了不少主意仍然屡试不爽,只好请教张总。
D.文如其人,唯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会有干干净净的不朽的文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B.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我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C.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D.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C.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
D .冯友兰说:“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那么,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①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所作。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山上原有“敬亭”,风景秀丽。
7、对这首诗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和“闲”二字,写出了诗人在鸟飞远、云飘去时的孤独之感。而一个“闲”字,表明了诗人独坐之久和心情的无羁绊,也像一朵孤云飘来飘去。
B、“相”与“两”二字同义重复,将诗人与敬亭山的关系拉近,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C、“不厌”意思是说诗人面对敬亭山的美景百看不厌,一往情深。
D、“只有”二字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以鸟尽、云去写出了山的空旷寂寥,这是以动衬静,在于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B、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其实是诗人自我心灵相吊。“不厌”之语,似为出世的洒脱,实则仍然深含入世的感伤。
C、诗的表面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视含情,实际上正是诗人因遭冷遇被排斥、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之感的真实流露。其中,诗人寄情山水,而不愿奴颜婢膝奉承迎合的高洁品德也显露一斑。
D、通看全诗,奇美瑰丽的想象与对大自然不着痕迹的喜爱之情的描写,巧夺天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正是这首诗的命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