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词七首”导读训练二
班级 姓名
1、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开始为配乐演唱时所用,后来才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对句式、字数、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其主要特征是句子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代表作有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他的词格调昂扬,热情奔放。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D 豪放派是宋词相对婉约派而言的另一主要流派,因风格豪迈奔放而著称。内容突破了“词为艳科”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开拓了词的境界。代表人物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张孝祥等。
仔细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2—4题
2、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三句是说,浩浩荡荡的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全都随浪花而销声匿迹。其中“风流”一词和辛词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的“风流”意同。
B “故垒西边”两句,指明了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三字说明把此处作为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传说而已。
C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过程。“灰飞烟灭”,意思是“像灰一样飞舞,像烟一样破灭”,只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D “故国神游”两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归到伤己。“神游者”应是苏轼,他心念古人,多情伤古。
3、对这首词上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大江东去”的眼前景起兴,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
B “乱石穿空”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卷”状波涛翻滚,“雪”绘波涛色彩,寥寥数语,有声有色。
C “江山”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D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下阕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4、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遥想”一词联接上文,说明在三国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等)中,作者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
B 作者赞美周瑜,先写“小乔初嫁了”,既从生活细节上烘托周瑜英姿飒爽,春风得意,同时也是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山,否则难免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C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胜券稳操。诗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D “人生如梦”两句,超旷脱俗,正是诗人追慕古人之豪情的集中反映。诗人从“神游古国”回到现实,虽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无可奈何地洒酒祭月,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的几多豪情,几多壮志。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