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全年同步测试套卷(共84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二数学全年同步测试套卷(84套)
├─高二数学全年同步测试套卷(上)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10).doc
│高二数学(上)参考答案.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1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3).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4).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5).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6).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7).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8).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9).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2).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0).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2).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3).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4).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5).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6).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7).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8).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9).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40).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4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42).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4).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5).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6).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7).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8).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9).doc
└─高二数学全年同步测试套卷(下)
高中数学第二册(12).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3).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4).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5).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6).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7).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8).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29).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30).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31).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32).doc
高二数学(下)同步练测(33).doc
高二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4).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9).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3).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5).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6).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7).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8).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20).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0).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2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22).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2).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4).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5).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6).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7).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8).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9).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40).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41).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42).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4).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5).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6).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7).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8).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9).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答案.doc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1)
不等式的性质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练习
1.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
2.若 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3.如果 那么 ( )
4.若 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
5.设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6.如果 那么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7.若角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10)
第六章综合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1.已知 那么 的大小关系是( )
2.下列各组不等式中,同解的是( )
与 与
与 与
3.不等式 的解集是( )
4.不等式 的解集是( )
或
或
5.函数 的定义域是( )
6.若 与 异号,则 的取值范围是( )
或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的最小值是2 的最小值是2
的最小值是 的最大值是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30)
第八章 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离心率为 ,长轴长为6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B. 或
C. D. 或
2.平面内有定点A、B及动点P,设命题甲是“|PA|+|PB|是定值”,命题乙是“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那么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 的周长是16, ,B 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B. C. D.
4.若椭圆 的离心率是 ,则 的值等于( )
A. B. C. 或3 D. 或3
5.椭圆 的焦点坐标是( )
A. B. C. D.
6.椭圆 上有一点P,它到左准线的距离是 ,则点P到右焦点是距离是( )
A.8 B. C. D.
7.短轴长为 ,离心率为 ,两个焦点分别为 、 的椭圆,过 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则 的周长为( )
A.24 B.12 C.6 D.3
8.椭圆 和 的关系是( )
A.有相同的长、短轴 B.有相同的离心率C.有相同的准线 D.有相同的焦点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测(40)
第八章综合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抛物线y2-6x=0的准线方程是( )
Ax= B x+ =0 C y= D y+ =0
2.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夹角是 ,则离心率e=( )
A 或2 B C D 不能确定
3.已知方程 表示椭圆,那么a为( )
A 1<a< 或 <a<2 B a<1 C a>2 D a<1或a>2
4.若抛物线y2=2px上横坐标为6的点的焦半径长为8,则焦点到准线距离为( )
A.1 B.2 C.4 D.6
5.若ab<0,ac<0,则方程ax2+by2=c所表示的曲线是( )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6.如果椭圆的两个焦点将长轴三等分,那么这个椭圆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焦距的( )
A.18倍 B.12倍 C.9倍 D.4倍
7.过点A(2,-2)与双曲线 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
A - =1 B - =1 C - =1 D - =1
8.圆锥曲线 + =1有一条准线为x=4,则m的值只能是( )
A.- 5 B.5 C.-3 D.3
9.直线y=x+a与曲线x=-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30)
(§10.5 随机事件的概率)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础练习]
1、下列事件中随机事件的个数为 ( )
(1)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
(2) 方程X2-2X+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 下周日下雨
(4) 某剧院明天的上座率不低于60%
A、1 B、2 C、3 D、4
2、下列试验能构成事件的是 ( )
A、掷一次硬币 B、射击一次
C、标准大气压下,水烧至100 0C D、摸彩标中头奖
3、掷两颗骰子,所得点数和为4的概率是 ( )
A、 B、 C、 D、
4、把三枚硬币一起抛出,出现2枚正面向上,一枚反面向上的概率是 ( )
A、 B、 C、 D、
5、在100张奖券中,有4张中奖,从中任取两张,两张都中奖的概率是 ( )
A、 B、 C、 D、
6、A、B、C、D、E排成一排,A在B的右边(A、B可以不相邻)的概率是( )
A、 B、 C、 D、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
(§9.1 平面)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础练习]
1.“直线a经过平面 外一点P”用符号表示为:( )
A. B. C. D.
2.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三条直线,它们所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1或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α和平面β只有一个公共点 B. 两两相交的三条线共面
C. 不共面的四点中, 任何三点不共线 D. 有三个公共点的两平面必重合
4. 两两平行的直线a、b、c可以确定的平面的个数是 ( )
A. 1或3 B. 2 C. 3 D. 4
5. 用平行四边形ABCD表示平面,正确的说法是 ( )
A. AC B. 平面AC C. AB D. 平面AB
6. 两平面 , 若第三个平面γ不经过l, 则三平面α、β、γ把空间分成的部分数为 ( )
A. 8 B. 7或8 C. 6或7或8 D.4或6或7或8
7. 空间中有五个点,其中有四个点在同一平面内, 但没任何三点共线,这样的五个点确定平面的个数最多可以是非曲直 ( )
A. 4个 B.5个 C.6个 D.7个
8. 设E、F、G、H为空间四点,命题甲:点E、F、G、H不共面;命题乙:直线EF和G H不相交,那么 ( )
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也不是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10)
(§9.6 二面角)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础练习]
1. 二面角是指 ( )
A 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图形
B 一个平面绕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旋转所组成的图形
C 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出发的一个半平面与这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D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平面α与平面β、γ都相交,则这三个平面可能有 ( )
A 1条或2条交线 B 2条或3条交线
C 仅2条交线 D 1条或2条或3条交线
3.在300的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个点,若它到另一个面的距离是10,则它到棱的距离是( )
A 5 B 20 C D
4.在直二面角α-l-β中,RtΔABC在平面α内,斜边BC在棱l上,若AB与面β所成的角为600,则AC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 ( )
A 300 B 450 C 600 D 1200
5.如图,射线BD、BA、BC两两互相垂直,AB=BC=1,BD= ,
则弧度数为 的二面角是( )
A D-AC-B B A-CD-B C A-BC-D D A-BD-C
6.△ABC在平面α的射影是△A1B1C1,如果△ABC所在平面和平面α成θ角,则有 ( )
A S△A1B1C1=S△ABC•sinθ B S△A1B1C1= S△ABC•cosθ
C S△ABC =S△A1B1C1•sinθ D S△ABC =S△A1B1C1•cosθ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20)
(复习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
1.已知异面直线 、 分别在平面 、 内, = ,那么直线与 、 的关系是 ( )
A.同时与 、 都相交 B.至多与 、 中的一条相交
C.至少与 、 中的一条相交 D.只与 、 中的一条相交
2.一凸多面体的棱数为30,面数为12,则它的各面多边形的内角总和为 ( )
A.54000 B.64800 C.72000 D.79200
3.若P是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 △ABC的边长为1,则PC和平面ABC所成的角是 ( )
A.300 B.450 C.600 D.900
4.AB是⊙O的直径,S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M,平面M内有一动点,使得PB⊥PS,则点P的位置在 ( )
A.⊙O内 B.⊙O上 C.⊙O外 D.不能确定
5.若三直线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3,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
A. B. C. D.
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同步练测(40)
(期末测试卷(下))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1、 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白球和黑球各一个,那么“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得到白球”这个事件是( )
A 必然事件 B 不可能事件 C 随机事件 D 互斥事件
2、 在(x- )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
A -27C B 27C C -9 C D 9 C
3、 教室内有一直尺,无论怎样放置,在地面上总有直线与直尺所在的直线 ( )
A 平等 B 垂直 C 相交 D 异面
4、 图正方体ABCD-A B C D 中,M是棱DD 中点,O为底面中心,P为A B 上任意一点,则直线OP与直线AM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与P点位置有关
5、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掷两次,事件A“一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事件B“至少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别是( )
A P(A)= ,P(B)= B P(A)= ,P(B)=
C P(A)= ,P(B)= D P(A)= ,P(B)=
6、 设集合A={1,2,3,4},集合B={5,6,7},则从A到B的所有不同映射个数是( )
A 81 B 64 C 15 D 12
7、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 B C 中,AB=AA ,则直线CB 与平面AA B B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A B C D
8、 某班上午要排语文、数学、体育、英语四门课,体育课不宜排在第一节,出不宜排在第四节,不同的排课方案有( )
A 12种 B 20种 C 22种 D 2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