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全科试题(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综合资源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1 19:10: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数学(文).doc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理综.doc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数学(理).doc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文综.doc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英语.doc
河南辉县一中2011届高三11月份考试语文.doc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争论和政治博弈
  在现代国际社会,对任何一个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哪怕是所谓最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都不可能不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减缓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地球居民的诉求,但如何减缓则牵涉到各个国家的具体利益,隐藏在这些具体利益背后的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传统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现实需求。这就决定了科学与政治成为影响气候谈判的两大基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次现代环保运动开始兴起。人类对气候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研究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几十年来,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科学事实。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得出结论:“20世纪中期以来,大多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观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是由于人类温室气体集中排放在大气中累积的结果。”
  虽然科技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在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上,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欧盟国家认为,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这一长远目标是合适的和可行的。而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幅度将远远高于全球,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将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甲烷气体的大量释放又会使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使升温控制的目标成为“科学幻想”。随着气侯系统的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将发生变化,这将最终影响全球水资源分配的格局。正如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所揭示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因而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仍然存在着众多争论。
  如果说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那么在政治上,各方所争夺的无疑是制定规则的话语权。《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方案,其“cap and trade”(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的原则创造了“碳交易”这个概念。“碳交易”概念由于具有灵活减排的效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但是也因为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而广受批评。在以往的气候谈判中,各国往往对远景目标态度明确、高调频弹,但对于具体的实施计划则激烈争吵,可以说对于气候话语的争夺背后是政治权力的斗争。由此可见,科学上的争论和政治上的博弈是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必须认真面对的。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减缓气候变化是现代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全球性课题,它牵涉到各个国家的具体利益以及方方面面的现实需求,因此政治影响气候谈判已是一个基本事实。
  B.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所承认的,并且有机构得出结论说,几十年来的观察表明它是人类行为的结果。
  C.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并不是气候研究的重点,现代环保运动也未兴起,全球气候变暖也没成为科技界的基本共识。
  D.北极地区的迅速升温使冻土地带中冰封的甲烷气体释放,大量释放又使气候系统进一步升温,随着升温,全球的洋流和季风也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全球水资源分配的格局。这已有的实际过程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和信心十足的政治家不同,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度的迅速上升,造成了北极地区的进一步升温,然后又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全球升温控制的目标成为“科学幻想”。
  B.“在科学问题的争论上至少是大家在用‘同一种语言’说话”,表明科学家在诸如升温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等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C.“碳交易”概念受到好评是因为它具有灵活减排的效果,但灵活减排的弊端是西方国家借此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购买碳排放权以支持自己奢侈的消费方式,同时又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
  D.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国际社会各方争夺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表明人类解决气候问题时除了科学争论,还存在着政治博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当今时代不可能有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
  B.欧盟国家认为,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这一长远目标是合适的和可行的。但事实上,影响气候变化的自变量多不胜数,升温控制目标能否达到尚存争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
  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严格按题号在答题卷上所指区域作答。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Na—23  K—39  S—32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核孔是蛋白质、DNA和RNA进出核的通道
  B.浆细胞和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翻译时,每条mRNA能结合多个核糖体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顶部集中分布很多线粒体
  2.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3.对照实验是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以下实验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    )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B.研究植物有丝分裂中解离液的效果分别用龙胆紫液和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
  C.研究温度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0℃、60℃和100℃条件下进行
  D.研究乙烯利的催熟效果分别在等量等浓度的乙烯利和乙烯处理下进行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B.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凋亡
  C.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癌变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D.细胞癌变可能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所致
  5.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2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则  (    )
  A.(0,1)(1,2)   B.  C.    D. [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  ,
  ②若“p∧q”是假命题,则p、q都是假命题
  ③命题“ , ”的否定是“ , ”
  A.0     B.1     C.2      D.3
  3.在R上定义运算 ,若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x成立,则    (    )
  A.    B.
  C.   D.   
  4.若 ,且 ,则 的值是  (    )
  A.  B.  C.  D.
  5.已知:非零向量 和 满足: 且 则ΔABC为
  (    )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6.设奇函数 在(0,+∞)上为增函数,且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
  A.(-1,0)∪(1,+∞) B.(-∞,-1)∪(0,1)
  C.(-∞,-1)∪(1,+∞) D.(-1,0)∪(0,1)
  7.已知:a>0,b>0,不等式 的解集是  (    )
  A.  B. 
  C.  D. 
  8.已知:关于x的方程 的一根小于0,另一根大于2,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
  数学试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全集 则集合 等于(    )
  A.   B.  
  C.  D.
  2.已知:p:   q: ,则 是 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在R上定义运算 ,若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x成立,则    (    )
  A.    B.
  C.   D.   
  4.若 则 的一个可能值是  (    )
  A.      B.        C.     D.1
  5.如图:D、E、F分别是Δ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则  (    )
  A.
  B.
  C.
  D. 
  6.已知: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
  A.       B.  C.  D.
  7.设奇函数 在(0,+∞)上为增函数,且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
  A.(-1,0)∪(1,+∞)       B.(-∞,-1)∪(0,1)
  C.(-∞,-1)∪(1,+∞) D.(-1,0)∪(0,1)
  8.已知:关于x的方程 的一根小于0,另一根大于2,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月2日~17日,世界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在图示区域举行中①城为始发地和终点地,箭头为行进路线。据此回答1—3题。
  1.比赛途中,选手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
  A.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
  2.比赛期间,图示区域盛行风及洋流画法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港口是世界著名的石油输出港
  B.比赛期间区域内白昼逐渐加长
  C.甲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D.②所在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M、N、O、P、Q五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
  A..背斜、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背斜、向斜、断层
  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5.图中P处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
  A.断裂下陷                     B.向斜成谷
  C.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D.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读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的变化曲线图6—7题。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11月份考试
  英 语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12页。第二卷13至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三部分,共11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时,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waiting for?
  A.Marry.           B.John. C.Jack.
  2.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ask Frank to do?
  A.To find Tom.
  B.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C.To drive them to the countryside.
  3.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She doesn’t like the food.
  B.She seldom eats out.
  C.She eats out very often.
  4.What will they do last?
  A.Eat at Mr Yang’s. B.Go to the a.
  C.Go to the gallery.
  5.How many subjects will they learn next school year?
  A.Five. B.Seven.                 C.Nin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