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6960字。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命题人:万维其 殷星桥 审题人:刘志兵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姓氏起源》对“陈”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为陈侯。其子孙有以国为姓,就是陈姓。”据此可知,陈姓源于(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2.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活习惯的不同 C.生产方式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3.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5.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8.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如果我们要开展纪念活动,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
A.全民团结,坚决反对外来侵略 B.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
C.开源节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D.和平外交,实行对外开放
9.《申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一段话:“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10.《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