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白鹭洲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6题,约6020字。 白鹭洲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尧均文 审题人:陈剑强 总分:100分 完成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你认为他们都注意到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而提出了这些主张(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2.某班同学在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时得出了一些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 )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3.河北衡水董仲舒祠堂,原有一对联“才贯天人共仰廷陈三策,
文兼敦化永传学富五车”。其上联直接体现了董仲舒哪一观点( )
A.制天命而用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敬鬼神而远之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 )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俗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7.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8.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道路阻隔,交通不畅 B.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C.西方国家统治者排斥 D.中国不愿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9.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www..
C.法兰西人善于使用中国技术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科学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