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中学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大圩中学2004——2005学年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城 隅(yú) 赍(jī)赏 谮(zān言 羽扇纶(guān巾
B.遗(wèi)施 纤(qiān)云 怆(chuàng)然 匪我愆(qiān)期
C.玉 簟(diàn) 殷(yān)红 沏(qī)茶 重创(chuāng)敌人
D.剡(shàn)溪 商 贾 (gǔ) 机 杼(zhù) 雕 栏 玉 砌(chè)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②恐美人之迟暮
③昔三后之纯粹兮 ④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⑥秦以区区之地
⑦府吏见丁宁 ⑧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①②④⑤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豆蔻(女子十七八岁)年华 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他) 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⑧尔其无忘乃翁之志(应当、一定)
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声誉,除了员工的协作之外,也是总裁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
B.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个人意见。
C.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
D.读书是一场迟延的精神宴席,饥肠辘辘的人们来不及彼此打上个招呼,便埋头书摊,饱食美味了。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现拉闸限电,二季度高峰时段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
B.在旧书新出的热潮中,不少出版社和作家把配插图诠释为迎合一代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在记者的了解中,不少年轻读者却不买这个账。
C.据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有力支持了这一结果,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在得到遏制。
D.尽管能源生产和运输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
7、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B.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一般地说,它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饶趣味,特别是其文字表现,有个性、富文采、是民族语言中最为隽美的部分。
8、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楚辞》由西汉王逸编辑,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秦观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姜夔等。
C.“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钟嵘的《诗品》中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是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的一种诗体。“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