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激趣启智创新的摇篮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外阅读——激趣、启智、创新的摇篮
甘肃省华亭一中 李文俊 74410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并且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配备了《语文读本》。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课外阅读逼向了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使语文学习的空间日趋狭隘。由于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使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匮乏,使语文教学形单影只,孤苦憔悴,如此情形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呢?要治愈这一致命伤,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承载“多读”与“广博”任务的课外阅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书山有路趣为径”。于漪老师也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了成功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受文学作品的吸引,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伴之以理想、想象和情感,于是神思飞跃,自由驰骋,或填补充实作品中的空白和未确定领域,或有所生发、添加、越出作品的意图,产生审美愉悦的心理。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愉悦的心理状态移植到课内语文学习中去,必将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启。
广泛阅读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学业成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主动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1998年四川省文科高考状元任羽中说:“要广泛涉猎,努力拓宽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我每天临睡前用30-60分钟读课外书,即使除夕夜也没有中断。两年读完了《史记》中的‘列传’‘本纪’和‘世家’,还有朱东润的《历代文学作品选》,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可见,要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离不开课外阅读。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美国教授斯迪芬.德.克拉森说:“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宋代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表明,最好的作文境界,便是开启生活的源头活水。而阅读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对我们未知的生活领域,借助前人的引领为我们开掘了远比我们的生活现状更为广阔的视野。现代文章家邹韬奋也说道:“我所看到的书当然是不能都背诵得出的,看过了就好像和它分了手,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用得着的任何文句或故事,它竟会突然出现于我的脑际”。许多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他们在学好教科书的同时,看了大量的课外书,都认为要真正学好语文,必须向课外汲取营养。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知识,思想受到启迪,感情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