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烈中学2005年高中语文第一册期中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五烈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狄爱平
第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5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词
B、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D、越国以鄙远 鄙:边疆、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当做边疆”。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亡”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亡”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两个“亡”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亡”不同,两个“之”相同。
3、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看,下列四句中相同的一组是(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组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④越国以鄙远,君如其难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夫晋,何厌之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国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亲自上门道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6、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⑵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第II卷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虹霓(ní ) 粗糙(zào) 青荇(xìng) 支撑(chēng)
B、流岚(lán) 佝偻(gōu) 窗扉(fēi) 尽管(jìn)
C、袅娜(nuó) 颤(chàn)动 釉子(yòu) 拜谒(yè)
D、给(jǐ)予 绽(zhàn)开 壁龛(kān) 拙(zhuó)劣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的一项是( )
A、河畔 暴燥 云彩 神采飞扬
B、溶解 融化 悲愤 奋勇向前
C、荒芜 淡褪 缥渺 玉砌雕栏
D、座落 安祥 归巢 心神恍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波光里的 艳影,在我的心头 。
③由新闻出版署和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已从今天开始 。
A、受用 荡漾 启用 B、消受 晃悠 启用
C、消受 晃悠 实施 D、受用 荡漾 实施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只有十五、六岁。
B、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C、物理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新鲜而实用的技巧。
D、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阿姨一生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幼儿园里,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
C、《荷塘月色》景色描写动人,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热烈地欢迎劳模来我校作报告。
B、经理是一位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干部。
C、通过这件事,使我重新认识了一些问题。
D、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