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作文教学新思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开创作文教学新思路
教育创新,课程创新,是我们中国对教育的重大改革。国家在1989年就明确提出教育要改革,课程要创新,这对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之难,更多的是对学生作文无进步的无耐。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这一难题长期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作文成绩的提高。作文发下后,有的同学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兴趣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被逼写作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被迫批作文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只能停留在小学、初中水平上,没有大的提高。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没有制定系统的作文训练大纲
做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和熟知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要求。但有的教师却对教学大纲熟视无睹,这就不能从宏观上把握作文教学。同时,又没有认真地调查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一视同仁的教法,使作文水平较强的同学有所提高,而水平较差的学生呢,则越来越后退,形成了二极分化。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其实,有些教师只凭着自己一知半解和一时的喜好,随意地盲目地进行教学,今天觉得材料重要,就大讲特讲词汇的“积累”,明天觉得作文审题不能忽略,就进行审题训练,今天学写记叙文,明天觉得说明重要,记叙文没写好,又来了个说明文,这样朝三暮四,不断变化,使学生无所适从,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事倍功半。
二、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中之重。兴趣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其创造出成绩。作文教学更是这样。有的教师在批改时,只是找错别字、句子不通顺等有明显错误的地方,而没有对作文整体了解,作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独到的写作(也许是她们经过许多天的查找才大胆的写出来),教师都没有找出来,也没有加以表扬,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写作兴趣。鼓励对学生写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时刻对学生鞭策和鼓励,才能使她们“更上一层楼”。
三、理论指导与写作实践相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