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9小题,约7650字。
厦门双十中学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总分150分 答卷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 )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3.《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 ( )
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立有军功
4.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6.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