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高三经济学1—8课检测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270字。
高三政治经济学1—8课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
A.食品的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 B.食品的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
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 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
2、新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技术进步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在有些情况下,新技术的运用反而增加了科技含量高的商品的价值量。从而形成此类商品的高价格。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B.商品价值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例
C.开发科学技术耗费劳动时间,也是商品有价值 D.科学技术具有使用价值
“优质优价”是市场上常见的现象,据此回答3—4题
3、优质之所以优价,主要是因为优质商品
A.数量少,用处大 B.使用价值大,科技含量高
C.供给少,需求多 D.耗费的劳动量多,价值大
4、市场上也有可能出现优质不优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
A.市场上该商品出现了供过于求 B.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C.个别生产率提高 D.产品质量不断下降
5、“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这些经济现象我们都感受过。这里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价格变动对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③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相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商品。今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我国已三次提高汽油的价格,汽油价格的上涨对汽车销售产生的影响是
A.汽车销售将会减少 B.汽车销售将会增加
C.汽车销售影响不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7、“买涨不买跌” 是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消费行为受价格决定 ②消费行为受人们的心理预期因素影响
③通货膨胀时容易出现“买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时容易出现“不买跌”的现象
④通货膨胀时容易出现“不买跌”的现象,通货紧缩时容易出现“买涨”的现象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样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
序地运行。据此回答8—9题
8、市场活动中出现的缺斤短两、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反映出
①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市场具有盲目性 ③市场具有滞后性
④市场交易遵循了诚实信用原则 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A.①②⑤ B.①⑤ C.②⑤ D.①④⑤
9、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及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是
A.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加强群众的舆论监督
10、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济
A.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市场地位有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