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2011级高三上8月月考全科试卷(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E:\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全科)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化学).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理数).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生物).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文数).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英语).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政治).doc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地理).doc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1级高三上8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注意: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交机读卡和答题卷,试题卷自己保存。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 题 卷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
A.鞭笞 懈怠 舌苔 心旷神怡 百战不殆
B.隔阂 遗骸 弹劾 惊涛骇浪 言简意赅
C.癖好 复辟 巨擘 穷乡僻壤 劈波斩浪
D.茁壮 罢黜 拙劣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蹂躏 深邃 急流勇退 各行其事
B.联袂 赝品 翻云复雨 集思广益
C.璀灿 蛰伏 明火执仗 出奇制胜
D.盘桓 羸弱 如法炮制 别出心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就在国足选帅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神奇教练米卢昨天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表达了想杀回马枪,再次执教国足的愿望。
C.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D.有企业家抱怨,中国的银行对企业的投资往往只有一年,他们这种抽薪止沸的作法违背了企业的投资规律,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C.我在比赛场馆靠近过道的座位上看见了仰慕已久的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内心着实激动了一番。
D.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应是一个既立足于当前保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促进结构调整,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务求实效的行动计划方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