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本整合(课件+练习)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ppt
- 资源简介:
共48张。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本整合。练习共17小题,约4470字。
第三部分第5章第1节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于2009年2月7日正式在广东深圳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个总投资超过1 400亿元的世界最大管道工程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2.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 第1题,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第2题,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 1.C 2.D
2008年1月15日18时,2007~2008年度引黄济青调水圆满结束。本次调水,打渔张引黄闸共放水1.05亿立方米,青岛棘洪滩水库收水0.7亿立方米,收水率达到67%。回答3~4题。
3.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效应是
( )
①沿线地区生物种类增多 ②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③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倒灌 ④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引黄济青工程选择此时引水的原因是
( )
①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②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 ③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④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引黄济青工程的环境效应明显,有效地补偿了地下水,减缓了海水倒灌;使山东省境内的水资源合理分配,沿线地区的生物种类增多。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因此选择此时引水。
【答案】 3.B 4.D
(2010年吉林调研) 2008年12月28日11时,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暨截污导流工程在山东聊城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秘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以南的大地形区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以西的大地形区以鱼塘—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6.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黄河该河段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需提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行成本 ④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