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本知识整合(课件+练习)必修一第三章章末整合ppt
- 资源简介:
共17张。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本知识整合。练习共29小题,约5390字。
(三)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泰安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所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
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
【解析】 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第2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答案】 1.A 2.D 3.C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图。读图完成4~6题。
4.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沼泽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5.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6.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解析】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水体补给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地表水的互相补给,另一种是通过地下水互相补给。a、b表示地表水体之间的补给,一般长江讯期时出现a情况、枯水期时出现b情况,即鄱阳湖对长江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a由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应该是长江水位较高时的情况,每年夏季是长江的汛期,故6~7月一般长江水流向鄱阳湖;近年来鄱阳湖实行退耕还湖使湖区面积扩大,则鄱阳湖的容水量增加,必然出现的变化是鄱阳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增强,即a、b数值变大。
【答案】 4.D 5.C 6.D
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
7.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8.长江三峡的建设,体现了人类对图中哪个环节的影响
( )
A.a B.b
C.c D.d
【解析】 由图可知,a是海洋水的蒸发,b为水气输送,c是大气降水,d是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都是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可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来改造不稳定的径流以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答案】 7. A 8.D
(2009年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温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0.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