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40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⒉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⒊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⒉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中心问题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入】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⒈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⒉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⒊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⒈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⒉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⒈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⒉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