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00字。 《明清之际的的思想批判》教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异端思想家李贽”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属于了解识记的能力层级,“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属于理解掌握的能力层级。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与学案中的文献材料,培养自己对其中反映的观点进行正确分析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应该激发自己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知识梳理】
一、历史背景:
你能通过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吗?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二、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1、背景:
(1)、程朱理学 思想因循守旧
(2)、商品经济 社会风尚变化
(3)、部分士人 冲破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进步思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