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难点解析与精读精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6/29 22:50: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900字。

  《短文两篇》难点解析与精读精练
  江苏东台  张加龙
  【难点解析】
  《短文两篇》难点解析
  1.《黄鹤楼》中用精美的语言描写了黄鹤楼的结构特点以及雄伟高大,那么作者是如何借助描写将之表现出来的呢?
  [解析] 《黄鹤楼》中具体描写黄鹤楼的语句是:“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这段描写十分生动,从空间上看,由上而下,由外而内。作者首先引导我们从外部,观察黄鹤楼,“耸构巍峨”可见其雄伟的外形,“上倚河汉”耸入云天,在夸张中极写其高大;“下临江流”矗立江边,表现其地理位置之险要。再者是走进黄鹤楼的内部,看其结构特点,飞檐翘起,四门大敞。然后是写在黄鹤楼中所见之景,“坐窥井邑,俯拍云烟”。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黄鹤楼“高大雄伟”这一特征进行描写的。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既有比喻,也有夸张。从表达方式上看,既有生动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
  2.学习《于园》一课时,有同学认为“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两处可以删去,因为它们并没有具体描写于园的建筑艺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解析] 不可删去。我们知道《于园》这篇短文主要表现园林工匠高超的建筑艺术,突出了磊石三奇。这可以说是正面描写。那么作者为什么又要交代上面两段文字呢?这其实是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交代了“我”之所以能够成游的原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如果不是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投名帖,是不能够进入园子的。进入于园,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就衬托出园子的与众不同,可见其在瓜洲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再看“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更是将于园与其他诸园进行对比,进一步写出了“我”游于园之后的感受,进而表现于园建筑之奇。这两段话言简意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学习《短文两篇》后,你觉得在说明建筑物上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方法呢?
  [解析] 《黄鹤楼》《于园》两篇短文是生动说明建筑的典范。这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一是细致的观察。两篇短文,作者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既有定点观察,也有移动观察。观察是写作建筑物的基础。二是生动的描写。两篇文章都重视描写,能够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三是严谨的结构。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使得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知识盘点】
  [字音字形]
  1.重点字音。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qì)  坐窥井邑(yì)  池中奇峰绝壑(hè)  颓然碧窈(yǎo)
  2.字形辨识。
  巍(巍峨)   隅(一隅)   倚(倚靠)   啾(啾唧)
  魏(魏国)   偶(偶然)   崎(崎岖)   揪(揪住)
  [重点词解]
  1.通假字。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  (步,通作“埠”,水边停船之处。)
  2.词类活用。
  (1)重檐翼馆(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最,形容词用作名词,最好的事物)
  (3)富人于五所园也(园,名词作动词,建筑园子)
  (4)遂以名楼(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5)非显者刺(刺,名词用作动词,投名帖)
  3.一词多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