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470字。
《一片树叶》教案
作者:蔡亮辉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品味散文优美、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是对自己写作的借鉴)(知识、能力目标)
二 珍惜生命的话题日久弥新,学习本文,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由衷热爱和对身边人和事物的珍惜,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生平以及作者构思(主旨的步步深入的揭示过程)
难点:每一个过程对生命的感悟,如何体现珍惜生命这个主题。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亲身体验,引用茅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富有哲理的语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类固然伟大,那么能够将自然美景描画出来的人,并能激发我们的人内在感悟的人,是否也有其与众不同的伟大之处呢?
展示东山魁夷的画,请同学们选择最喜欢的一幅,组织语言,说明理由。
幻灯片(一) 《北杨》
幻灯片(二) 《湖》
幻灯片(三) 《月夜樱花》
(教学意图:了解东山魁夷的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氛围,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对大自然及他的神笔由衷感叹)
二、由以上图片的展示以及学生的参与,自然过渡到东山魁夷其人以及他如画般的散文。
问题一:作者东山魁夷的一生直接影响着他的画风和文风,请同学们阅读《迢迢大和路》,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他的一生。
生概括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
•东山魁夷1908年生于横滨,从1923年进入美术学院,到战后第三年(1947)为社会所承认登上日本画大师宝座,长达二十五年,其时已经39岁。历经留学德国,旅行北欧、南欧,日本各地以及中国,所一生富有东西南北各方面的体验和素养。家族生意破产,战争,至亲全部死亡等变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他被强征入伍,亲眼目睹日军屠杀别国人民,也看到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战争结束后,虽难逃贫困,但他满怀喜悦,没有抱怨长期不能进入专
业圈子的失落,反而将孤独时候的落寞,与大自然的美妙融为一体,为后来的散文创作建立了深厚的基础,与同时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称为文坛“双璧”,199年逝世,一颗画坛和文坛巨星陨落了。
(教学意图:高度概括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最重要在于了解作者,更能帮助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问题二:
文章以“一片树叶”为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但不仅仅写一片树叶,请你概括一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下笔的?
圆山月赏樱花
对战争岁月的回忆
观赏庭前树叶
三 由问题二的解决,请三个同学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品味语言,主旨探究的课文分析过程。
生朗读的同时,设计一个动手题和一个思考题。
问题一:勾划你认为优美的、颇有哲理、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问题二:有人说,东山魁夷的这篇散文,标题为“一片树叶”,最后一部分才由庭院的树叶阐发联想,完整地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前两部分脱离主题,属于败笔;有人说,这三部分是有意组合在一起的,更好地揭示了生命的内涵。你认同哪一种说法?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 重点解决思考讨论题,必然要紧密结合教材,那么第一个动手题就是分析课文的关键,不管是哪一个答案,都需要对课文的每一部分进行品味分析。
圆山月夜樱花 奇缘巧遇:物我两融,震撼人心
由衷喜悦:正因为美好生命的短暂,它的灿烂更能动人情怀( 可以联想到蝉,梅花)
(对于日本人的樱花情结,可以讲讲大和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我们民族的异同之处从古到今,我们民族的悲落花情结,可以补充一些诗句,通过对比,更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对战争岁月的感悟 战争中:生命之火行将熄灭,受到自然景物旺盛活力的强烈震动
战 后:贫困、苦难、亲人离去,但清澄的自然和朴素的人性让我“充实而满足”,重燃生命之火,也影响了他的画风。
庭前观树叶断想 树叶的生死轮回与一棵树休戚相关,人的命运亦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
由衷感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此三部分由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过渡语有机地组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