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70字。 《人性的复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介绍,侧重于过程。高中的教学注重对两场运动的内涵的掌握和对人性解放的感受。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以及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材料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于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概况,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明白它其实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六、教学过程
(直切主题)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虽然发生的时间不同,但都围绕一个中心:人文精神,代表着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和成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性的复苏”,了解人文精神是如何得以复兴,又赋予怎样的内涵。
(讲授新课) 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课第一目,尝试归纳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基督教的神权统治;经济复苏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兴起,建立自己文化的诉求
到了西方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这种情形延续了数百年,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可见神学:否定人性,否定现实,反对自由,禁欲主义,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而资产阶级、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的个性、自由、主张享乐,提倡科学文化。两者矛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