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00字。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自主预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基础构建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准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3、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4、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即“____________”;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5、评价
(1)性质:是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_纲领;
(2)进步性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___________的愿望;
(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