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6 16:11:1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30字。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释题,导入新课
  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 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三、学生自读课文,概括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 
  ②—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⑦—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四、齐读第一则,注意理解内容。
  问: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 。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五、齐读第二至六则,联系注释,理解内容。
  师:既然作者认为“境界”在艺术创造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境界”呢?
  2—6则,作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境界”问题。
  1、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于联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