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福建省八闽高中协作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小题,约9530字。
2010届福建八闽高中协作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第I卷均为必考题,第II卷包括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Cl:35.5 Cu:64 Na:23
第I卷(必考)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面积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
B.观察质壁分离的程序: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滴加蔗糖溶液→制片→观察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步骤为:取试管→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注入酶液→保温→加斐林试剂→观察
2.呼吸商(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某小组以某植物非绿色器官为材料,研究其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氧气浓度)与呼吸商的关系,[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比a点时小
C、为延长该器官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呼吸商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3.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中没有植物的种类
D.甲、乙、丙长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4.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A. 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突变、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 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C. 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D. E、F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烧瓶、容量瓶均为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B.盛装浓硝酸的试剂瓶上所贴的标志为
C.考古学中用的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
D.“黑火药”一般含有硫黄、木炭和硝酸钾,“黑火药”属于混合物
7.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NA
B.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 数为0.1NA
C.在25℃时,压强为1.01×105帕时,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0.5mol铝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