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13 6:50: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8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吴联初 地区:株洲 学校(通信地址):株洲市三中
  邮编 412005电子邮件: 404603685@qq.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2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赤壁赋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2学段
  教
  学
  目
  标 1.熟读成诵,积累如“歌”、“如”等实词和“之”、“于”等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2.分析景、情、理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了解作者在旷达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
  学
  重
  点 1.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
  2.景、情、理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
  学
  思
  路 基础过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检测
  主要
  教学
  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探究法;
  3.练习法。
  教
  学
  资
  源 1. 高中新课程导读丛书 (必修2)
  2.赤壁赋学案.doc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作品及背景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
  作者是元丰三年( 1080 )春到黄州的。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赤壁赋》(后人叫《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要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美统一。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体物”即描摹景物,“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
  二、作者:苏东坡在文艺创作上广有成就,在这方面,他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一个全才,一个大家。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举合称为“苏黄”,词则更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且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则更是独树一帜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上也别具一格;文艺理论上则提出文章要“行云流水”。苏轼,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颗锃亮的明珠。                                                         读一读,划一划,填一填。 广采博收,培养自学习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