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e) 叫嚣(xiao) 青荇(xing) 发酵(jiao)
B、眷(juan)属 百舸(ke) 佝(gou)偻 横亘 (gen)
C、分(fen)外 踟(zhi)蹰 罗绮(qi) 遏(e)制
D、魅(mei)惑 浮藻(zao) 漫溯(suo) 枯槁(gao)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藻(zǎo) 翡翠(cuì) 几瓣(bàn) 油腻(nì)
B、发酵(xiào) 寂寞(jì) 山峦(luán) 坎坷(kân)
C、耻辱(rû) 佝偻(lôu) 溶解(róng) 叫嚣(xiäo)
D、蔚蓝(wèi) 侵蚀(sí) 诅咒(zhòu) 踟蹰(chú)
3.《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中有两个词语贯穿全词两条主线,这两个词语是( )
A、看 问 B、问 记 C、看 忆 D、怅 记
4.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1)如果青蛙耐不住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2)眼里 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3)波光里的 ,在我的心头荡漾。
(4)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里放歌。
A、冷清 晃过 彩影 烂漫 B、寂寞 晃过 艳影 烂漫
C、寂寞 飘来 艳影 斑斓 D、冷清 飘来 彩影 斑斓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对《再别康桥》一诗中诗句的含义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来和走,写出了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B、写柳树倒映在康河里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情感。
C、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诗人偏说不是,而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藻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深处,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鲜明地表达了对母校的敬仰之情。
D、第六诗节将“笙箫”和“悄悄”﹑“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
7.对“死水”象征意义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沟“死水”象征着那个粘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B、“死水”象征1925年前后旧中国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死水”象征着军阀混战给人们造成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污水横流。
D、“死水”象征着旧中国一片黑暗﹑一片污浊的社会状况。
8.对《赞美》有关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我”面对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内心充满了忧郁﹑悲愤和失望。
B、诗中的“我”代指千千万万的忧国忧民的进步人士,对祖国的命运投以深情的关注。
C、诗中的“农夫”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的象征,他忍辱负重,他坚定不屈,给人民以安慰和希望。
D、“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了”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全诗的主旨。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诗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他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号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B、普希金是前苏联的著名诗人,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还创作有小说《上尉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