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失误例析与训练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再度将“正确使用标点”这一考点列入考试范围。由于已经5年未考标点符号,这着实让我们这些奋战在高考前沿阵地上的师生措手不及。为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根据1990—1998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参考有关资料,整理出常见标点符号使用中易出现的差错,也希望给高一的同学提供一个复习的参考。
1. 停顿长短不当。
点号可根据表示停顿的长短分为不同的级: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逗号>顿号。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几种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其表意的层次来。如果停顿的长短不当,就会破坏句子内部的层次。如:
例① 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动词“有”的并列宾语,而且又无层次上的区别,所以三者之间的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顿号。
例②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平方的和低价高和河口截流改道过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并列,所以三者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
例③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句中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应将“厚重”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例④ 地震已造成14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土木结构房屋倒塌600余间,砖木结构房屋倒塌50余间。
句子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两个大层次,前是写人,后是写房屋,应将“重伤”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联合短语中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显著的停顿,当中不用点号;如果当中有明显的停顿,可以用顿号或逗号;并列的各项如果有层次,有些顿号就要升为逗号。如:
例⑤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句中“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是较大的并列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停顿,在“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这两个大的并列短语中还有小的并列词语“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它们之间则用顿号停顿。
2. 问号使用辩识不清。
⑴、 非疑问句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如:
例①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
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⑵、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
例②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1993年全国高考题)
“今天……明天去呢?”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今天去呢”后面应该改用逗号。
⑶、倒装句中问号前置。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