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乡土情结》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乡 土 情 结
柯 灵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文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文章抒情色彩的方法。
[教学设想]
1.文章引用的古诗文较多,教师要适当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2.重点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学习时可借助对话栏来引导学生去把握。
3.使用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本文抒发的“故园之思”与前几课的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作者不仅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更写出了为了保家卫国而舍弃故园之思的高贵品质。
二、作者简介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原名高季林。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1925年,在绍兴小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1930年任《儿童时报》编辑。1931年冬到上海。从此,除1948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在香港生活一年外,一直在上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和电影、话剧活动。建国前曾先后编辑过进步报刊《文化街》、《民族呼声》、《读者生涯》等,介绍了不少延安文艺作品,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全国解放后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理解
1.题解: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2.课文引用的古诗文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