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南中学2010届高三模块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740字。
鲁南中学模块学分认定考试高三历 史 试题
2010.02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48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2.明朝时,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其“道学家”的含义应该是
A.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 B.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C.封建道德的楷模 D.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代表
3.《礼记》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国古人强调的“家齐而后国治”观念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个体经济 D.市场经济
4.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体现了哪一学术派别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5.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个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一名言揭示了古希腊公民
A.把城邦利益置于首位 B.在城邦中处于奴隶地位
C.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 D.外出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热衷于讨论
A.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B.教会与上帝的关系
C.政治与美德的关系 D.理性与政治的关系
7.右图两部著作的相似之处是
A.围绕宗教展开故事情节
B.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构想
C.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
D.描绘了新兴阶级产生后的思想变化
8.浩然在某书中看到附图,由图中所描绘的路线图来判断,图中路线的开拓,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A.展开海外探险,华侨移民南洋 B.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流出
C.耶稣会士前来,中西文化交流 D.东亚国家唐化,中国文化东传
9.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英国社会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主权归属 ②政治体制 ③统治主体 ④统治方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结果,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那一片殖民地领土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标志着材料中的‘儿子’在现代民主化改革中迈下最坚实的第一步是
A.《大宪章》的发表 B.1875年宪法的颁布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1787年宪法的制定
1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1875年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