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9150字。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2010.02.06)
(考试范围:岳麓版必修Ⅰ、Ⅱ、Ⅲ和选修Ⅰ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如有误,及时更换。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工整地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题,共52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第Ⅰ卷答案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应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32小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福建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遗风 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2.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吴杨贩子“不敢朝饮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孔子关注民生 B.当时商业有一定发展
C.当时商业实行官营,禁止私营 D.孔子主张“诚信”
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4.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 “ 乞巧节 ”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 “ 牛郎与织女 ” 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 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确立
6. 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电视剧中,常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奉天承运”这一说法的最初提出者应是 ( )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7.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
① 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② 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③ 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④ 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① ② B.② ③ C.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