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二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小题,约7070字。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二
高三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20题,共60分)
1.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历史进步性在于 ① 打破了贵族的分封制
②有效维护了统一③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④加强了中国各民族间的联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对右图所示的经济形态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B.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
C.对外国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黄宗羲 D.荀子
4.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A.否定教会的作用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
C.肯定人的作用 D.宣扬了等级观念
5.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近的海上航线是
A.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印度
6.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C.奴隶贸易是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 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7.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是: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毁灭 ③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 ④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作为近代前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的两大社会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9.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祭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