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如何归纳中心意思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8 16:20: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90字。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如何归纳中心意思篇
  【知识导学】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对于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叙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件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对文意有不同的理解。
  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如魏巍的《我的老师》。2.看结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枣核》的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4.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如朱自清的《背影》。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如阿累的《一面》。6.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例题讲解】
  给心灵搭桥
  余显斌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教我们。他是一个民办教师,叫什么,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姓李,大家都喊他李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得他那双近视眼,老在眼镜后眯眯地笑;光头,发根已花白。
  他有一个习惯,自习时,总爱在教室里慢慢地踱,踱到谁跟前,看到你冥思苦想,就会俯下身子,轻轻地问:“有疑难么?做得出来吗?”一般情况下,同学们总会摇摇头,接着点点头。
  这时,他就会直起身子,扶扶眼镜,口中吟道:“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他说的次数多了,以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因而,在他又一次询问学生后,还不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