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7010字。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0.01.04
出题人:郑州外国语学校 校对:仝艳娜
第Ⅰ卷(客观题60分)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 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西周时期,我国政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转化为庶民
2. 学习历史,要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关于春秋战国历史的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大会中原诸侯,相约尊王
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
C.商鞅提倡军功,规定爵位为二十级,有军功者,依等级授爵
D.孔子整理古典文献,编订《诗》《书》《礼》《易》《春秋》
3.《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加剧了土地兼并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的是
A.温故知新 B.有教无类 C.学思结合 D.因材施教
5. 下列关于中国纺织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产品,纤维细密
B.魏晋南北朝时,蜀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
C.隋唐时期,丝麻织品产地分布广、分工细,融入外来风格
D.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
6. 据《通典》记载,隋朝“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与南北朝以来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B.是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结果
C.著名的义仓包括含嘉仓、洛口仓
D.广建义仓对缓解隋朝后期的阶级矛盾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