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530字。
保定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阶段考试 政治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出题人:高二政治组 校对人:王艳红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落网的“黑老大”中不少人都头顶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光环”。重庆警方能区分“人大代表”和“黑老大”说明( )
A、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B、人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C、以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改造世界 D、重庆警方有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
2、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觉不舒服,那是你的感觉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3、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出现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在大旱面前各地坚持科学抗旱,动用增雨火箭、高炮、飞机等手段“向天邀雨”,效果明显,但“邀雨”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这说明( )
①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③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利用自然物的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性及其属性和规律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期内成功研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5、下列成语最能够表达或隐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
A、目不见睫 B、目不识丁 C、目无全牛 D、日升日落
6、“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
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②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③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②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现了认识的目的
③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
④人们应当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