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二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5420字。
江西省吉水二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卷
命题人:李凤海 审题人:肖秋明
第Ⅰ卷(选择题 共52分)
一、选择题:(2×26=52分)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的是…………( )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限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C、人们的意识总是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
D、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
4、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从主观原因看主要是……………………………( )
①立场不同;②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③社会实践广度、深度的制约;④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方法的不同;⑤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体现的道理是…………………( )
A、世界观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B、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C、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6、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7、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 (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