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29 22:02: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240字。
  运城市2OO9—2O1O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调研测试
  化  学  试  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页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N—14   S—32   Na—23   Mg—24
  Al—27  Cl—35.5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自然灾害愈来愈多,2009年8月我国台湾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强台风袭击。灾后灾区人民欲将海水转化成可饮用水,除了要降低盐分外,还要进行下列处理,其合理的顺序是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粉精);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NaHSO4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化学键有
  A.离子键     B.共价键
  C.离子键和共价键     D.氢键
  3.我国汉代器物上和秦俑彩绘用的颜料“汉紫”,直到近年来人们才研究出来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铜为+2价),它的化学式为BaCuSi2Ox,则x的值为
  A.3     B.4     C.5     D.6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羧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羧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定目的的是
  A.将SO2通入石蕊试液中证明SO2有漂白性
  B.用绿豆大小的钠和钾分别与冷水反应,比较钠和钾金属性的强弱
  C.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检验是否含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6.第IA族的碱金属元素与第ⅦA族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当化合物溶于水后,电解其溶液难以得到金属单质
  B.熔融状态不导电
  C.化合物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晶体中阴、阳离子排列方式相同
  D.化合物NaCl、KCl、RbCl、CsCl熔点依次升高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过量的.NaHSO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C.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
     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12:
  8.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该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
  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NaCl相似
  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
  9.用下图I所示装置通电10分钟后,去掉直流电源,连接成图Ⅱ所示装置,可观察到U形管左端铁电极表面析出白色胶状物质,U形管右端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