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门二高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260字。
浙江省三门二高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考试内容:文化生活全部内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上。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
1.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以下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
C.文化就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活动
D.文化就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A.县人大通过打造三门次经济圈的有关决议 B.杭州小百花越剧团来三门演出
C.到“角落头”买衣服 D.农民种田
3.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交融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周易•贲卦•彖传》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A.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B.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
C.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D.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先知先觉”
5.下面三幅图片展现的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在相互见面时的一些礼节。这反映了
中国西藏 泰国 英国
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今古典明月共潮生,岁岁代代不减清辉。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堪称中国戏曲中“国粹”。据此回答6-8题。
6.2008年9月11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展厅举行“古希腊戏剧对歌剧的影响及京剧之美”的展览。古希腊戏剧和中国的京剧进行近距离“对话”。这种“对话”意义在于
①决定文化多样性 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消除各国文化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08年仲夏,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新版《梁祝》惊艳全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用新的演剧方式重新演绎中国传统戏曲,充分张扬了“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理念,使越剧更加贴近今天的普通老百姓。这说明
①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成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维持民族文化的长盛不衰,发展先进文化,关键在于能否
A.全面吸收各种文化的特色 B.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文化精华 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
9.“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但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愈演愈烈
10.2008年9月,扬州市木偶剧团赴英国参加了“埃塞克斯——江苏文化节”的文化交流活动,木偶演员的展示、讲解、演出,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遵循了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强调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1.电视是人类20世纪的一项伟大发明。今天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媒工具。这说明
①电视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已失去其作用
②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③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④电视充分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