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里的修辞
对联中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对偶(也称对仗),其特点请参见《序言》中的有关内容,兹不赘述。所列举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基本相似的修辞格,也不做细致的解释,请见谅。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通常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在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被广泛应用。比喻类型较多,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
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似”、“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例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为喻体来本体“学”和“心”,使较为抽象、模糊的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得较为具体、清晰,显得贴切而又富于哲理。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暗喻
暗喻也有本体与喻体。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暗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暗喻的形式是相合的关系。如: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