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复习 成语故事汇编之二
前倨后恭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人。开始苏秦来到秦国, 向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是秦王对此没有兴趣, 最后旅费用完了,衣服也破了,苏秦只得回到洛阳家中。见苏秦这样狼狈,父母懒得同他讲话,妻子只顾织布,也不看他一眼,他要求嫂子给他弄点吃的,嫂子不但不给,还数落了他一顿。苏秦很难过,于是立志苦读,研究兵法。有时看书看瞌睡了,他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自己继续读下去。
后来,苏秦学问有成了,游说燕国、赵国,使燕、赵、齐、楚、韩、魏6国结成同盟,自己统领了6国的军队。有一次,他路过洛阳老家。苏秦的父母,拄着拐杖,早早在大路口等候。回到家里,妻子不敢正眼看他。苏秦的嫂子对他毕恭毕敬。苏秦笑道:“嫂子,你以前瞧不起我,现在为什么却这样谦卑?”嫂子说:“如今叔叔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我哪敢象从前一样。”
“前倨后恭” 指待人接物态度前后不一。
(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捉襟见肘
曾子在卫国的时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饭,十年也没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带就会断,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会露出来,可他高唱《商颂》的声音充塞天地之间,象敲响的钟磬。
鲁国国君派人去给他赠送采邑,对他说:“请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还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先生您向国君要求的,而是国君要奉送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赠送的人,赠送的人往往对接受的人表现出骄纵,能不能使国君赠给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很担心这一点啊 !”
“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处境困难。
(《庄子•让王》和《说苑•立节》 )
车载斗量
三国时代,有一次西蜀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孙权派赵咨向魏国求救。魏主曹丕问:“你们吴主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咨说:“吴王是位仁义智慧、有雄才大略的人:活捉魏将于禁而不杀说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说明了他的智慧;据三州虎视四方说明了他的雄才,向陛下求救说明了他很懂得策略。”曹丕问:“东吴有多少象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赵咨说;“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至于象我这样的,那简直可以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车载斗量”形容多得数不清。
(《三国志•吴主传二》)
的卢马
三国时,刘备得到一匹好马。有人对刘备说:“快别骑它了!这种马眼下有泪槽,额上有白点,名字叫的卢,骑它会妨主。”刘备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人的生死是由上天来定的,岂是马能阻碍的了的吗?”
后来有人想暗害刘备,被刘备发现,急忙逃出,可是却被一条几丈宽水流湍急的大溪挡住,这时追兵到了。刘备只好跃马下溪,结果连马带人陷在泥水里,刘备加鞭叹到:“的卢!的卢!今天妨碍我了!”不想那马忽的从水中跃起三丈,飞上了对岸。刘备脱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