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用法常见错误例析
张志恒(原创)秦皇岛市抚宁县第六中学
1.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
“8月15,圆月当空。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让我们为新人举杯……”
“8月15日”应为“八月十五”。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为了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国家标准》规定:凡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均应使用汉字。“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夏历计算的,故不能用阿拉伯数学。“大年三十”当然也不能写成“大年30”。同样,按照这条规定,“丁丑年三月十二日”,这是中国干支纪年,也不写成“丁丑年3月12日”。
2.清代以前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
“嘉靖8年,一条鞭法正在推广,税制大为简化。”
“嘉靖8年”应为“嘉靖八年”。“嘉靖”是明代皇帝的年号。《国家标准》规定,凡中国清代和以前的历史纪年、中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应与公历混用,也就是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可以按传统体例即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
3.年份随意缩略
“早在92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92年前”应为“1992年前”。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92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试行规定》曾明确指出;“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50年~1980年不能写作1950~80年。”《国家标准》稍稍表现出一点弹性,加了“一般”两字:“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能简作‘九O年’或‘90年’。”但两者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上引“92年前”显然不合这一规定。
4.定型的词或词组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
“影片上侵略者长驱直入,一路只见残垣断壁,荒草野径,你怎能不感到8国联军铁蹄的疯狂?怎能不感到这一页历史的沉重?”
“8国联军”应为“八国联军”。《国家标准》规定,凡是已经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都必须用汉字。“八国联军”是一个定型词组,不是临时组合,因此不能写作“8国联军”。同理,“第三世界”不能写作“第3世界”,“十月革命”不能写作“10月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能写作“25000里长征”……
5.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
“直到星期2,车还没到,全厂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试行规定》和《国家标准》都明确规定:星期几一律用汉字。“星期2”应为“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