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分析:
虚词的运用在高考中属于常考题。1998年考查了介词、副词的运用,1999年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2000年考查了助词“的”的运用,2002年考查常见副词的用法,2003年2004年都考查了关联词的用法。
考查的虚词主要是关联词、副词和介词。
考查的角度有三种:
①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
②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
③在第Ⅱ卷中,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
方法指导:
虚词的辨析、选用同样要从词义、用法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虚词在句子成份,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试完成以下练习,归纳错误的类型。
一、滥用
所谓滥用,是指不该用而用了。滥用虚词常表现在所使用的虚词同与之配合使用的词语在表意上的重复。
1. 在我国,生物钟知识的宣传普及及工作正方兴未艾。
2.他对工作很勤勤恳恳,能吃苦耐劳。
3.他的作品大部分被入选,在民间工艺品展览中展出,受到好评。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5.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讲析]例1.“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未到止境,其中“方”就是“正在”的意思,在它前面加上“正”重复。
例2.“勤勤恳恳”为形容词的重复形式,表程度很深,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辞。
例3.“入选”即“被选上”,表被动,前面不能再加“被”。
例4、例5,由于使用了“对于”、“经过”造成句子成份残缺,因为主语“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成了介宾短语的一部分,丧失作主语的资格。因而,“对于”、“经过”应删去。
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