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教学与测试 讲座提纲
第一讲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启示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
《高考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适应高考特定需要,以考查精读(信息阅读)能力立意的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是自八十年代中期试题改革以来思路最清晰、成效最显著的领域。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是在语文学科领域跨世纪的突破,对教学和科研有积极引导意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具有着以下特点:
1.试题稳定性,2.内容陌生性,3.文本规范性,4.设题整体性,5.答案唯一性,
6.思路确切性。
【三、高考社会科学文章阅读试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8题。
贝多芬之谜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①,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②,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