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29 22:07: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040个字。
  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郧西县上津镇初级中学祝东升ZHDSH0927 
  2008-2009学年度九(上)古诗词赏析
  一.《相见欢》[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答: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靖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答: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3.这首词如泣如诉,凄惋感人。请你根据你了解的作者经历,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准确的语言把上阙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答:诗人无言地独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树遮蔽的幽深小院,更加寂寞,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4.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比喻,作者把“离愁”比成“丝缕”;(2)写出了作者难以排解的愁思,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之感。
  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的。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答:以“丝缕”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现在人们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7.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地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 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9.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季。
  10.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视之景;“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二.《浣溪沙》[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2)如何理解“夕阳西下几时回?”
  答:词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不尽的忧思,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2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