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结合单元话题,分析到位,实用性强,课件精美大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有配套教案,约1600字。
《河的第三条岸》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魔幻现实主义
2、通过对人物的解读探究主旨
教学重难点
对主旨多元化的探究
教学流程
1、故事背景
时间:有一天
地点:家、大河
人物:父亲、母亲、我、姐姐等等
明确:故事发生的背景具有模糊的特点
2、人物分析——父亲
尽职 本分 坦白
尽到父亲的职责 没有奇怪想法和行为 为自己作出解释
河上漂浮、再没回来
一点不关心 从未发生
不可能发生却发生 从没习惯
不能理解
3、人物分析——母亲(对比)
①掌管家庭、责备我们→强势母亲、弱势父亲
②坚强宽容、顺应时代→不下船、不说话
③活在现实里→活在理想中
4、人物分析——“我”
对父亲
支持:实在想跟着父亲,给他送食物,守护着他,愿意代替、继承父亲
不理解:不习惯父亲的漂浮,不能理解他的忍受,害怕极了,逃走
对母亲
怕她发怒,理解她的宽容坚强,却又不随她搬走、独自留下面对困境
明确:在父亲和母亲之间摇摆
5、主旨探究——第三条岸
“我”既没有跟随父亲的脚步,也没有接受母亲的生活。在父母亲之间,“我”选择了第三种生活方式。
若说父亲的选择是超现实的理想化生活;那母亲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顺应现实。
岸,是水边陆地,立足之处。如果生活是一条平静宽深的大河,这两种选择是河流的两岸,那么“我”的处境就是第三条岸——既割舍不了难以令人满意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勇气去放情追求自主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