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个字。
20.麻雀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圈划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运用衬托手法表现思想观点的写法。
2、感受文章中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
说明:
本文选自《杂文报作品选》,课文取材广泛,内容涉及麻雀自然习性的介绍,捕捉后的绝食行为与倔强神态的描绘,又有对喜鹊、乌鸦、白头翁、鹰、鹦鹉、鱼鹰等其它鸟类情况的介绍。但全文“形杂而神不杂”,文中以麻雀“对人类依赖性最强”来突出麻雀并不因此而屈从于人类的可贵品格,同时又以其它鸟类被人类征服、利用的事实来反衬麻雀的“倔强”、“凛然不可冒犯”的以死相抗的伟大精神,而这种精神远远超出了麻雀本身。全文以麻雀这一人们常见常闻的小鸟为载体,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理”寓于形象之中,寄予麻雀深刻的寓意,引出了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严肃主旨,启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重点句、段,认识和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
2、难点:文中选材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说明:
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深邃的语言对具体事例的剖析阐发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的品味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作为教学重点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文本的主要特点。但相对其它文体,学生对杂文还是比较陌生,关于杂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掌握甚少,因此根据本文取材广而杂的特点,把理解文中“选材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一些有关麻雀的资料。
2、同学们喜欢鸟吗?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4、麻雀在作者心目中又是怎样的一种鸟呢? 1、从网络或书籍中搜寻并整理有关麻雀的资料。
2、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喜好。
3、能够比较完整的交流有关信息。
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也是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从学生自己的爱好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为后文学习作准备。
诵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心目中麻雀的与众不同。阅读要求:⑴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