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规范的说课课件,图片精美。
约2390字。
《西地平线上》说课
教材分析: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个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的第一版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传神的散文。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高建群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大事的典故,不仅增加了“ 日落” 的人文、历史内涵,更是表达了作者对“ 大西北” 积蓄的历史的思考,作者因此几番强调“ 世间有大美!”
鉴于以上分析以及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文本研习,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的能力,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想象、联想等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
其中,教学重点是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的能力,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想象、联想等多种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会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制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道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因此,我的主要教法和学法可概括为:情境法 点拨引导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摹仿法。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说起“西部”,我们会想起南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起丝绸之路上洒落的串串悠长驼铃;会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想起遥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的西部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神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 共同体验大西北的日落, 体验另一种“世间的大美”。下面呢,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西部风光”的图片,使学生对西部特色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观察图片后学生便会发现,可以用旷远、岑寂、广漠、蛮荒等等词语来概括西部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散文比其他文体更有主观性、情感性,要体验作者的情感,就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主要作品,因此,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先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脉,引导学生找出本文文眼句——“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并思考: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美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作者说,因为落日,他更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
明确: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一下,什么是“大美”
然后进行文本研习
首先鉴赏三次落日,可以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分别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特征,作者的感受,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快速完成以上表格。
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在观赏落日时,产生许多联想,其中,在观赏第二次罗布泊落日时,作者的耳边响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奏出来的音乐《我心依旧》,作者感到“一种梦幻般死亡的感觉”,之后“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在鉴赏这次落日时,我会播放这首音乐,萨克斯音乐的纠结缠绵、婉转悠扬最能调动人的情绪。在这部电影里,船身解体,逐渐下沉,面对死的临近,船上的人们依然闪耀生的光辉——乐队继续演奏、船长坚守岗位、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妇女儿童。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