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7/5 20:20: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80字。
  公开课教案
  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开课人:詹晓玲
  开课时间:2008年6月13日            开课班级:初二(4)班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的内容。 
  2、 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的用词。 
  3、 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诵读、背诵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语(6分钟)
  1、师述: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用多媒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教师板书。)人们叫他为   ?(学生回答:“诗圣”。教师板书。) 
  2、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3、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诗中的意境。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知(15分钟)
  1、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首先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接着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及时记录,随后提出更正意见。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纠正。(教师适当板书)
  3、根据学生的朗读,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注意事项。
  朗读指导
  (1)节拍正确,不读破句: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节拍朗读;其余诗句根据字数和诗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死亦足”三字决不可同前直连)。
  (2)韵脚要响亮:这样读诗歌,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情趣盎然。
  (3)语调和停顿:每小节之间有停顿,前三节与后一节之间停顿稍长。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呼--不得--” “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 “千万” “大庇” “寒士” “呜呼” “何时” “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意。
  (4)重音要合理:如卷、飞、洒 、挂 、飘、转、沉——这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绘出风吹茅草,漫天飞舞,四处飘散的惨状。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
  4、教师范读
  5、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5分钟)
  1、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如:罥、见、向、长、衾、庇、突兀、漠漠、忍能、寒士等
  2、掌握重点语句。如:描绘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状的诗句;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兼济苍生、舍己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诗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