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980个字。
2008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研测试(二)
语文试题(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 )(3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chù)。
B.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jí)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C.老师刚一走,大家就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fèi)。
D.我这熊熊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bèng)射出光明了吗?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B.因为时间有限,他读那些大部头的名著总是喜欢断章取义,只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
C.读书有许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D.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三峡,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以独特的云雾山水,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语意连贯、协调。(3分)
漫步中华古诗苑,我们看到了曹操的那颗雄心包容了吞吐日月的大海;陶渊明的那
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山峰;张养浩的那双慧眼看透了历史变更的规律;
;;。
4.请你修改下面文段中的病句(3分)
①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②使电脑已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③运用电脑,了解电脑,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必修课。
句①词语累赘,应该删去的词是
句②成分残缺,应该删去的词是
句③中语序不当,应将与对调。
5.进入初中,我们读了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从中你发现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从下面作品中选择一篇,谈谈自己的发现。(4分)
被选作品:《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
我选择:《》
我发现: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访谈时,引用了中外名家的诗词名句来
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仔细揣摩下面几句话并结合你所了解的温总理(如,亲临灾区指挥
抗击冰雪、慰问灾民、稳定民心等),用自己的话概括温总理是怎样一个人。(3分)
材料一:晚清名臣左宗棠结婚时新房门口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
神交古人。”
材料二: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三:屈原《离骚》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四: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材料五: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认为温家宝总
(二)综合学习(11分)
7.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下面邀请你参加中学生“古风神韵,赤子真情”活动,按要求完成以下几项内容。
(1)唐诗创造了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峰,请你以“读唐诗”为话题采访语文老师.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老师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2分)
提问一:
提问二:
(2)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涵的物候现象。(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A句:
B句:
(3)诗词名句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说说下面这一句诗中包含的哲理给你怎
样的启示?(2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4)古诗文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作,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写出与下列古诗句有关的传统节日。(3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你心目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环境应该是这样的一幅图景:,(用学过的古诗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