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ppt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7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20 7:58: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6张,教学公开课课件,教学思路新,抓住重点,拓展比较,并配有教案和音频材料,适用,效果好!
  《青玉案 元夕》教案
  主备:阜宁县明达中学   张丽华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托寓手法的运用。
  3、鉴赏这首词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交代创作背景。
  辛弃疾屡排斥后,借元夕所见以自述怀抱。
  二、读作品
  三、赏析词文: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
  A.焰火:如花树如星雨——形态之美。
  B.车马:宝马雕车香满路——服饰华贵,观者之盛。
  C.音乐:凤箫声动——音乐美妙。
  D.花灯:玉壶光转——光彩夺目
  E.士女: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妆扮、情态之美。
  总结: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概括:
  上阕:元宵佳节空盛况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2.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作者词中的主角是谁?请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主角是“灯火阑珊处”的伊人。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3.写景、写人起到什么作用? 
  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是衬托“那人”的。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品格。而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词中连用两层衬托来写人的。
  四、鉴赏写作目的、艺术特色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 “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从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写出作者尽管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甘愿在这疯狂的热闹中独守着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品格。
  2、本词艺术特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