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作文公开课教案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开启写作文思
【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多向想像力。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启学生写作文思。
3.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又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的确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思考。对于我们高中学生而言,思考可以让我们成熟,可以让我们深刻,可以让我们个性回归,并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导引我们走向未知……
今天这节课,我希望每位同学能充分利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一个大脑进行思考(打出思想者塑像),来完成今天我们作文前的思路拓展练习。
二、创设情境,训练各种创新思维能力
㈠求异思维:
1.利用媒体展示两首《卜算子•咏梅》
2.学生自由谈谈听完这两首同题词的感受。
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求异思维又叫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4.教师准备范例,如:
流水落花春去也——春色满园关不住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洵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5.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日积累再补充几例。
6.作文构思:小明做完家庭作业,见上晚班的妈妈还没有回来,就从冰箱中拿出一个苹果,精心地为妈妈削好,刚削完最后一刀,门开了……要求:根据上面提供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六、七百字的记叙文。
(此部分定向构思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安排:“门开了,妈妈进来了……小明送上自己刚刚削好的苹果。”题目多是“我给妈妈削苹果”之类,没有离开“我”和“妈妈”,内容也大都是孝心和母爱的交融,或由母子(母女)误会到理解的过程。
显然,这些构思都停留在母子(母女)之爱上,作文的内容缺乏新意,未能展开联想和想象。)
反向思维:门开了,假如不是妈妈进来怎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题目和构思。但展开的联想一定要符合情理,符合开头一段提供的意境。
(教师预先准备几个范例,可根据前面的用时情况灵活安排:
题目《青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楼下的女同学,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来向小明借一本书。小明趁机把自己家庭作业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学习委员请教。学习委员耐心细致地向小明一一作了解释。消除了疑难问题之后的小明,高兴地向学习委员递上自己刚刚削好的苹果……
题目《苹果飘香》。门开了,进来的是一个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小男孩,小男孩瞪无家可归的饥饿的双眼。小男孩是被迫来该地乞讨的。由于今天讨不到钱而被头儿赶了出来,一路游荡便敲开了小明家的门讨点吃的。小明听了小男孩的遭遇之后,连忙让小男孩洗澡,又拿出自己的衣服让小男孩穿。当小男孩干净地坐在小明面前,小明把刚刚削好的苹果递给小男孩……
题目《献上一只红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小明妈妈工厂里的一位叔叔。这位叔叔告诉小明,小明妈妈因为劳累过度晕到在车间里,已被工友们送进医院,让小明去看望。小明知道离了婚的妈妈是为他而积劳成疾,急忙带上刚刚削好的苹果赶赴医院……